2017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28日在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,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(左)頒獎給得獎人詹晏怡(右)。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相較於科學研究,人文研究的經費常常短缺,獲得第3屆「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」的4名得主異口同聲表示,得獎後的獎金就像及時雨一樣,解決研究時面臨經費短缺的問題。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為了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,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,依據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章程第15條第9款獎勵研究補助規定,提撥款項,以5年為期(2015年-2019年),獎助人文研究的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,今天舉行「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」第3屆頒獎典禮。 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iframe { margin:auto; display: block; }
    #LIST_START#
  • 8591
  • #LIST_END#

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> div { margin: auto; display: block !important; }本屆得獎者共有6名,獲得「專書寫作獎」的有香港大學醫學倫理與人文學部助理教授吳易叡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林欣宜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相因;獲得「博士論文寫作獎」的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扣岑考古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李修平、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候選人詹晏怡、荷蘭萊登大學區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熊慧嵐。得獎者分別可得到新台幣36萬元及24萬元獎金。林欣宜研究1895年前後在台灣外國人書寫的台灣史知識,林欣宜表示,希望她的書未來可以作為台灣歷史的對照組,從外部來看台灣歷史的整體。吳易叡過去則是精神科醫師,後來進修時投入人文領域,此次研究則是撰寫二次世界大戰後,科學家為了世界和平,虛構了一種精神病,而台灣也參與在這裡面。對於獎金要怎麼運用,除了李修平跟熊慧嵐兩人未受訪以外,其他得獎者受訪時都開心地表示將用在研究經費上。林欣宜、吳易叡、陳相因、詹晏怡都表示,獎金都將用在出國研究史料上。吳易叡笑說,人文學的研究經費都很有限,這筆獎金不僅可以成為他的研究經費,也將用在書本出版的權利金上,讓書可以順利出版。陳相因也表示,她的研究在台灣跟大陸都不吃香,申請科技部計畫時,也沒有很順利,獎金來的正是時候,讓她可以順利到國外收集資料。林欣宜也說,除了經費之外,得獎也是很大的榮譽跟壓力,可以鞭策她努力寫書。2017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28日在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,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(左)頒獎給得獎人林欣宜(右)。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2017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28日在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,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(中)與得獎者林欣宜(左起)、吳易叡、詹晏怡(右起)、陳相因合影。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2017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28日在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,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黃進興(右)頒獎給得獎人吳易叡(左)。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頒獎典禮28日在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舉行,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(左)頒獎給得獎者陳相因。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

    #LIST_START# #LIST_START#
  • 娛樂城
  • #LIST_END#
>通博娛樂城 #LIST_END#
15959B52E6CCC432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8591 通博娛樂城 娛樂城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rrern631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